“十四五”和“双碳”背景下建筑垃圾领域的发展思考

发布日期:2024-04-02 来源:经营动态

  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从20世纪的沟谷丘壑填埋,到21世纪前十年的低效资源化尝试,再到近十年的“生产自动化、产品精细化”的初步实现,其资源化处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十三五”期间,国内建筑垃圾产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产生量约为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与生活垃圾产量不在同一数量级,已成为中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废弃物。

  建筑垃圾大体上分为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工程渣土、工程垃圾、工程泥浆5类。其中,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多源于施工现场,目前优先采用直接循环利用和填埋为主的解决方法。 “十三五”末期我国建筑垃圾总产量已超过30亿t(目前公布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原因,作者觉得在于统计口径的区别——重点是工程渣土类的计算),其中拆除垃圾约占45%,施工产生的工程垃圾约占30%,建筑装潢所产生的装修垃圾约占25%。从这一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十三五”期间拆除垃圾是我国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

  作为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的固态废料,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程度并不高,利用率极其有限。截至“十三五”末,我国在产在建的年处置能力在100万t以上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线余条,且多为中小规模处置企业,总体资源化利用率仅在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资源化利用率。未经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而简易堆放的建筑垃圾中,可检测到As、Cr、Hg、Zn等重金属,在降水作用影响下极易造成污染组分浸出、迁移,污染生态环境。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2020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需在2020年年底前初步建立;到2025年年底,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需加强完善,实现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不高于300t,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不高于200t。

  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统计,从2010年至今,我国虽然多地都制定颁布了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及办法,但是大多未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均仅维持在20%左右。

  缺乏统一规划是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建筑垃圾的监管处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市政市容、城市管理等多头管理状态。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建筑垃圾不规范管理的危害性,他们对于建筑垃圾的“收运处”一体化管理格外的重视,并依据自己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及处置方案。

  此外,从财政角度看,各地再生资源化产品大多没有被纳入政府公共建设材料名录,直接引发财政补贴难以到位,这也切实影响了实体处置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国内多数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标准过低,在生产稳定性、绿色环保性、智慧自动化等方面均与现代化工厂存在很明显差距,其原因主要为:

  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处置整体上讲还处在简单化、无序化的初级状态。这就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规划、设计、施工、运输、拆除等单位热情参加,进一步加快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组织并且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努力拓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和渠道。

  我国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面积约650亿㎡,庞大的存量基础所带来的是使用的过程中21亿t二氧化碳的排放,约占我国总碳排放量的20%。

  水泥、钢材、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以及现场施工每年产生的净化碳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1%,由此显而易见,建筑业建造方式、原材料供应来源的革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所在,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材料的广泛推广正是夯实这个根本条件的必然要求。

  相比传统的现浇建筑,集成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美契合。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及形式具体主要有三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装配式钢结构(PS)、装配式木结构。以PC构件为突破口,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的应用也势必涵盖以上三大板块。

  以机理研究为基础,以关键技术创新为依托,以整体规划为行业融合剂,提高资源化产品附加值,增强建筑垃圾产业市场存活能力。

  “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整体化打包,一体化贯彻建筑垃圾处理示范基地标杆效应。

  找准“城市病”的问题所在,抓好治标治本的良方。杜绝分散割裂处理问题,从建筑垃圾原料到终端处置都要统筹规划。

  从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技术专利申请人情况去看,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及单位的专利申请数量均较少。总的来看,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技术专利集中度仍处在较低水平,申请单位分散。1999—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情况见图3。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调查与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大规模的历史遗留危旧住房及简易棚户屋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拆除,保守预计2021-2026年我国建筑拆除面积将保持5%的低速增长,“十四五”末期建筑垃圾年产量有望突破40亿t。以目前业界相对认可的35元/t(包含运输及处置)处理费计算,预计2026年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元。

  (2)拆除垃圾产量受整体城市规划的影响,增速放缓,装修垃圾产量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输出需求日渐走高,装修垃圾高效分选预处理技术也是“十四五”期间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发展的重点。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只有找准发展突破口、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才能深度挖掘行业内潜力增长点,达到产业优化升级的最终目标。

  • 官方公众号

    官方客服

    版权所有©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联系电话:0791-8863803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 

    备案号:赣ICP备18014990号-1 网站地图